小米商标遭商标侵权,网店店主获处罚
来源:律品知识产权发布日期:2018/11/22 15:38:36据了解,小米公司于2011年4月,经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了“小米”商标,2012年7月,经核准又注册了诉争商标,被核定使用在电池、电池充电器、手提电话等第9类商品上。经过调查收集证据,小米公司于2018年4月将该网店经营者陈某告上法庭。
小米公司向法院提出了诉讼请求,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庭审中,被告代理律师辩称,陈某所销售的充电器是在深圳一家电子市场进货的,进货时已经初步检验且供货方也告知被告产品为小米公司正品,由于是厂家直销,所以价格较便宜,被告因此才进货销售。当承办法官进一步询问能否提供进货单据或是相关证据证明时,陈某代理律师却称无法提供。
庭审后,小米公司考虑到陈某在刑事案件中的认罪态度以及所受的刑罚,同意与陈某达成赔偿和解协议。陈某代理律师告诉法官,陈某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已在深刻反省中。陈某也懊悔自己不应该贪图小便宜,经商应有道,应该选择正规的进货渠道,确保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有质量保证的正品。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是法律所打击的违法行为,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商标所有权人带来损失,更严重的是,仿冒的电子产品极有可能因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将直接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此,电子产品的制假、售假行为应严格予以打击。
据该案承办法官介绍,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较大的才入刑,但并不是未达到法定数额就可以相安无事。只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行为成立,商标所有权人就有权请求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处理、请求停止侵权、请求赔偿等。此外,法官还表示,但凡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即价格低、无法提供正规票据等。不法分子也正是贪图获利认为有机可乘,继而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无论是销售商还是普通消费者,在批发或购买商品时不能一味贪图便宜,也不要轻信网店上的销售额、好评等信息,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家并索取正规发票。这不仅可以敦促商家合法纳税,更重要的是发票是证明商品来源的有力凭证。
2018年1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因此,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我国商标法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如果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据此,零售商若能在够买商品时取得正规发票,证明自己的商品来源,或许能免去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