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品知识产权

全国服务热线:025-86178895
400-089-708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海宁退休语文老师爱发明 获专利20项

来源:律品知识产权发布日期:2019/1/18 11:50:25

    陈英伟今年86岁,长安人,曾在许巷中学教初中语文。陈英伟老师在退休之后过出了别样的人生。作为一位教龄36年的语文老师,退休后开始捣鼓各类发明创造,还不是小打小闹,20年来,他已获得了20项国家级使用新型专利和发明。

老陈说,初中毕业前夕,他下地收割络麻。络麻是制麻袋、麻布、造纸、绳索的主要原料,但当时的剥络麻,却是辛苦的农活,要人工把麻皮与麻杆分离开来,俗称洗麻皮。那时候,老陈心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够自动洗麻皮,让乡亲们不要这么辛苦,那该多好啊!从那时起,发明的念头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我把这个念头告诉了学校,学校反映给了当时的长安镇政府,政府居然帮我联系了一个无锡的厂,让我去参观。”厂的名字老陈还清楚记得,叫天源麻纺厂,厂里有洗麻皮这道工序。参观期间,一名工程师专门陪同16岁的陈英伟去每一个车间看机器,解释生产工序。

    于是,陈英伟白天参观,晚上回招待所画图,半个月时间,就把机器的大致模样、运作原理给画了出来。“那位工程师评价我的图纸说,虽然不是很规范,但买家都能看得懂。”老陈乐呵呵地说。
后来,老陈去嘉兴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学校教语文,曾经最爱的物理只能暂时搁置下来。“教书时搞发明创造,会分心。干一行,就要钻一行。”老陈说

    退休后,老陈终于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少年时的爱好——搞发明,钻研机械等理工科知识,潜心学习制图。

2008年,浙江等地时有水灾,老陈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个水患救生的设备。于是,折叠式安全救生艇、两栖抗灾房、沉浮调节阀等发明应运而生。

    渔民捕捞的鱼在渔船上难存放,渔船狭小难以保存鱼,怎么“放大”船舱空间呢?老陈灵光一闪,想出了水上拖行舱的装置,既能把它折叠着放在船舱中,必要时也可以让渔船拖着前进,里面正好能放刚网的鱼。

    老陈最满意的发明还是复搅式混凝土搅拌机,花了至少3年时间才完成。此前,机器搅拌水泥时,出料、装料、搅拌这三步骤是分离的,而老陈的设计能让机器边出料、装料,边搅拌,连续化生产,理论上能提高一倍效率。
为了这个发明,60多岁的老陈光是上海就跑了12趟。可惜的是,由于这台机器造价较高,而厂家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投入生产。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老陈只能无奈地放弃了专利权。这也成为老陈的一大憾事。

    从1992年开始至今,陈英伟已经拥有20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了。这些专利都源于生活,目的也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80岁那年,在发明完最后一项发明“磁力堵漏垫”后,老陈用行草写了份个人感悟。感悟中这样说道:“岁值八十,我自觉智力渐衰,应该果决地转换‘爱好’了。于是,我把余热转化为有一点基础的书法上来……”每天早上起来,老陈都会去阳台的小书桌上舞文弄墨。老陈以古代名家的草书为范本,以诗、词、歌、文为临摹样本,天天用心誊写。经过三四年专习,不大的家中摆放着两大箱书法作品,有一些早已送给了亲友和学生,老陈心中颇有自得其乐之感。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25-86178895
400-089-7089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