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热爱发明的大学生,是如何申请到“废纸回造机”的专利技术
来源:律品知识产权发布日期:2020/5/13 10:38:57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专科大三学生,今年22岁的张定文,对未来有着自己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大学期间他申请到了“全自动废纸回造机”的专利技术,下一步如果有企业能投入生产,那么废旧纸张经过这个设备重新加工后,就能变成一张新纸供二次使用。通过纸板制作的模型来看,张定文发明的这个“全自动废纸回造机”体积只有一台家用饮水机大小,废纸放进去,达到三张后会自动检索开始工作,再次生产出两张崭新的,可二次使用的纸张。如果技术能投投入生产,张定文很想骄傲地给这种回造机打上“中国制造”四个字。
从最初的梦想,到写方案搞制作申请专利技术……一位酷爱发明的大专生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或许能更好的诠释,什么是用青春在寻找奋斗的滋味。
四年前,正是高二年级夏日里的一个晚自习,教室里有些闷热,张定文和同桌随手撕下一页纸做成扇子就扇了起来。算题的间歇,同桌随手扔掉了用完的“纸扇”,张定文捡了起来盯着看了起来,“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废纸回收下继续利用呢。”
带着这个问题,张定文第一次有了一个想做发明的想法——废纸回造,只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一致反对。张定文至今都记得家里人反对的理由都出奇 一致,大家都认为这是闹着玩的,好好学习参加高考或许才是“正道”。张定文当时是想利用这个技术,他觉得把废纸磨成粉做成纸浆,也能达到二次回收利用的结果,只是这个想法终于因为高考便成了一个“梦想”。
张定文之后没再给家人说过自己搞发明的想法,不过上大学之后,他开始正式搞起了发明,一心想制作一种废纸回造机。那个时候的对他来说只是有一个想法,没有方案,没有技术,更没有专利,甚至连自己的团队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不想放弃”。开始在网上找资料,写方案,写策划,做技术,张定文遇到了同学刘畅,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一起做起了发明。放学后就去在实训大楼开始工作,很多同学八点左右都会离开,有一次因为要写一个程序,张定文和刘畅忙到了晚上十一点半。整个大楼都关闭了,被锁在楼里的两个同学是从斜窗户留的一道缝钻出来的,“幸好我们两个瘦,胖的话就卡在那里了。
这种发明对张定文来说基本都是靠自学,唯一的动力就是他确实不想放弃,哪怕晚上不回去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出来。刘畅负责画图,张定文负责写策划。
“寝室说我是工作狂魔,睡觉的时候常常就是凌晨三四点了。”有的时候不可否认坚持也许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同学们休息的时候,张定文还在工作,“其实我也想轻松下,但是一想自己有一个梦想没有完成,然后就继续写方案,推翻,再写。
“废纸回造机”张定文他们是今年3月份申请到了国家专利,当时特别激动,他不知道怎么表达。
下面的工作就是根据专利作出模型。每天去找材料和设备需要的部件,包括焊接也是自学的,毕竟资金有限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这一次张定文的家人终于知道,儿子一直以来的梦想并不是闹着玩的。张定文父亲给了他6000元钱,支持儿子制作回造机的模型。模型的主体是纸箱,加上电机、电路板、程序等就是一台回造机了。张定文估算过,真正做成成品的话,一台回造机需要2000到6000元。对环保来说,这种投资恐怕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毕竟有数据显示,我国年均用纸量多达5000多万吨,其中废纸量达到600余万吨。
“乐趣是我喜欢这个事情,我只要一动就很快乐。”对发明者的乐趣而言,张定文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就像喜欢篮球的人,会抱着篮球睡觉一样。做发明在制作过程中我投入,就能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