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达人”,护理人员两年获专利41项
来源:律品知识产权发布日期:2018/7/26 11:50:24护士也能做科研?在许多人眼中,护士就是做做护理工作,跟科研搭不上边。但南华附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欧玉兰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在南华附一,有一个院级的“科研兴趣小组”,组织者就是欧玉兰。小组每年举行“科研学术周”活动,开展论文评选、科研学术讲座、创新大赛、科研知识普及等活动,把科研创新纳入护士长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中,并加大科研创新项目的奖励力度。一系列举措,大大激发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科研兴趣。
有一次,欧玉兰在外地学习,发现“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培养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品管圈”是品质管理团体的简称,指一个团体通过集思广益、群体合作的方式,不断完善、改进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015年起,欧玉兰将“品管圈”列为全院护理工作的重点项目。今年4月23日,在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举办的全国QC成果竞赛中,该院护理部选送的两个“品管圈”项目“阳光圈”与“肾利圈”从300多个参赛圈组中脱颖而出,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科研的落脚点一定是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欧玉兰在一次查房中发现一位病重患者俯卧位时面部有压伤,她立即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请人协助设计俯卧位通气减压面罩。心衰患者躺着呼吸困难,需要长期端坐位,为了方便病人休息,心内科护士长王春兰发现这个问题后,设计了可升降的移动式休息桌。诸如此类的小创新,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确保了护理安全。
为强化大家的创新意识,将工作中的小发明转化为科研专利,2017年开始,欧玉兰每个季度都组织开展“护理专利推进会”,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短短两年时间,该院护理人员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项目高达41项。
在普通人眼里,护士就是“万金油”,而欧玉兰要改变这种观念,让护士成为专家。2010年,欧玉兰取得了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证,开设了衡阳市第一个由护理人员坐诊的门诊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
2016年,在欧玉兰的推动下,南华附一医院启动了培养护理人才的“268工程”,旨在培养200个专科护士、60个专病护士及8个临床护理专家。目前,该院已有5个护理门诊。